0373-867-7288
全国服务热线
研究前沿 | 霉菌毒素会影响动物的肠道健康吗?
发布时间:2018-05-20 浏览:372次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会这样,反正我常常从超市买回面包却忘记了吃,在家里放上好几天,等到终于想起来吃的时候,却发现面包发霉了,只能忍痛扔掉。。。

 

发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现象。不光是面包了,水果、蔬菜、米饭...只要是有有机质的地方,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就可能发霉 —— 发霉,指的就是食物因为「霉菌」的生长而变质的现象。


霉菌 vs. 酵母菌 (图片来自网络)

 

霉菌(mold)指的是能够形成繁茂分枝的丝状真菌。虽然同为真菌(fungi),但它们不像酵母菌那样一个一个圆圆哒,也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所以我们平常看到的「霉」都是毛茸茸的,若放大了看,就是一根根菌丝。霉菌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它们从有机质中摄入营养,在这个生命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代谢产物 ——其中如糖、氨基酸等产物是它们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我们称之为「初级代谢产物」;而另一些则是对它们自身而言不必需的,我们称之为「次级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 —— 这其中,便包括大名鼎鼎的霉菌毒素了(mycotoxins)。我们熟悉的抗生素、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等,其实都属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超过了300种。其中**常见的、与畜牧业**息息相关的,是这三种霉菌产生的6种毒素:

§  曲霉菌 Aspergillus ---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 |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  镰刀菌 Fusarium --- 

   伏马毒素 (Fumonisins) | 玉米赤霉烯酮(ZEA) | 

   呕吐毒素 (DON) | 单端孢霉烯毒素(T-2)

§  青霉菌 Penicillium ---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身在畜牧业中,估计没有人没听过霉菌毒素吧。这个在行业中的高频词,它仗着自己超强的适应性和耐高温能力,几乎无处不在 —— 在饲料原料的种植、收获、储存、以及饲料的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都可能遭受霉菌毒素的污染。它们通常无色无味,单凭肉眼根本无法判断其在饲料中的含量,即使外观看起来质量很好的饲料,其中毒素含量也可能很高。因此霉菌毒素污染是当今饲料安全的**大隐患。 这些不同种类的霉菌毒素对动物可造成的五花八门的毒性,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防不胜防的是,高浓度霉菌毒素污染所导致的临床急性症状并不是主要问题;更常见的,是长期的、低浓度的霉菌毒素给动物带来的「亚临床症状」(如生长性能下降、免疫抑制等) —— 这是实际生产中对动物健康和性能实实在在的威胁。


image

2017年全球霉菌毒素污染的调查结果 --- 亚洲的污染**为严重, 83%的饲料和原料样品中至少含有1种霉菌毒素 (图片来自biomin) 

 

提起霉菌毒素,我们一般会联想到它们对动物特定器官(比如黄曲霉毒素对肝脏、赭曲霉毒素对肾脏)的毒性,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较多,这里按下不表。


但如若我们细想一下,当动物摄入被霉菌毒素所污染的饲料后,「消化道」才是**个与之所直接接触的器官。霉菌毒素是小分子化合物,它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被机体所吸收; 而不同的毒素,其吸收率也有所不同。在家禽中,DON和FUM只能被吸收不到10%,那剩下的去哪儿?只有在肠道中四处游荡,干点儿坏事。黄曲霉毒素中毒性**高的AFB1吸收率倒是挺高(80%),吸收之后,会在肝脏被激活,发挥毒性 (因此AFB1对肝脏剧毒)。但是有研究发现,激活后的AFB1还可以通过「肝肠循环」又重新从肝脏回到肠道。可想而知,消化道是动物体内直面霉菌毒素挑战**多的场所。

 

暴露给敌人也就算了,关键是它还牺牲不得。我们知道,肠道担负着维护动物健康极其重要的四大主要功能:消化吸收、肠道屏障、肠道免疫、肠道微生物稳态。这些功能都需要耗能,需要各种结构性与功能性蛋白质的参与。实际上,动物摄入能量的20%都会用于肠道,而这些能量主要就是为了支持肠道中极快的蛋白周转(protein turnover)—— 以鸡为例,每天的肠道蛋白周转率高达50-75%。然而不幸的是,许多霉菌毒素可以通过对DNA、RNA、蛋白的干扰,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活性。这样一来,蛋白周转快的肠道就自然会成为霉菌毒素容易攻击的目标了。 



既然从理论上说,肠道直面霉菌毒素的量在身体各器官中算是**大的、又因为高蛋白周转成为容易攻击的目标,那么肠道健康应该是霉菌毒素研究的重点吧?然而直至今天,我们对于霉菌毒素在动物肠道的影响还并没有很**的了解。

 

关于这点,我读博士时的一位师兄和我的导师曾发表过一篇非常详尽的综述(全文我附在文末原文链接里,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读一读)。文中提到,截止到2013年,仅有83篇发表文章报道了霉菌毒素对肠道的影响,而这83篇,包括了所有的霉菌毒素,所有的动物种类,还包括了体外实验。可想而知,这里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

image

image



关于霉菌毒素对动物肠道健康影响的研究还极其有限


**近的这几年,随着大家对此方向的日益重视,从文献检索结果看,的确添加了不少内容。尽管总量仍然非常有限,但这些研究结果已逐渐开始揭示霉菌毒素对肠道的种种影响。我们来按照肠道的四大主要功能一一细说。


image



营养物质的「消化」主要靠的是各种消化酶的作用 --- 这就需要给力的酶的合成和分泌能力;而「吸收」主要靠的是小肠上皮细胞的表面积和转运载体 --- 如果小肠绒毛越高,刷状缘侧微绒毛越多,吸收的表面积也就越大;同时,转运载体量越多,活性越高,吸收能力就越强。


因此,有关消化吸收,我们常用的指标包括消化酶的活性、各类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转运载体的活性、以及小肠的绒毛形态(比如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而这几个指标,都已有报道揭示霉菌毒素对其的显著影响。


从消化上看,在家禽(肉鸭 | 蛋鸡 | 肉鸡)中,消化酶活性和干物质、蛋白质、能量的消化率都会被AFB1和OTA所影响。此外,在博士期间,我曾做过一个肉鸡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揭示,AFB1还会增加「内源氮和氨基酸」的流失,增加幅度高达20-30% ——这个流失,一方面可能来自于霉菌毒素与肠道粘膜摩擦所导致的粘液(mucus)流失;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毒素对胰脏的损伤,导致酶原大量流失(不同于正常情况下的分泌)。因此,内源流失的增加 + 消化率的下降可能共同导致营养物质的供给不足。而从「需」这一侧看,肠道的蛋白周转对氨基酸有很高的需求量;同时,在肠道遭受刺激时,为了修复受损组织和支持免疫活动,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维持需求会增加。这样一来,在霉菌毒素的攻击下,肠道营养物质供小于求的现象就可能出现。


image


1.5ppm黄曲霉毒素对21日龄肉鸡的内源氮流失 & 回肠标准氮消化率的影响 (引自Chen et al., 2016)

 

从吸收上看,多篇报道都指出DON和FUM可降低小肠绒毛高度,减少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此外,在细胞模型中,这两种霉菌毒素还被发现可直接干扰小肠细胞的转运载体。有意思的是,在我们的肉鸡实验中发现,AFB1可以上调氨基酸运输载体的mRNA表达。这个现象,在理论上可能有2层原因—— **、 运输载体是蛋白质嘛,蛋白质活性收到霉菌毒素干扰,就必须多来点mRNA,从而增加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这一步,来弥补不够用的载体;2. 消化率下降了,机体就要想方设法地增加吸收率,以求保证满足需求。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补偿效应」(compensationeffect),在许多生理过程中都会有所体现,非常神奇。


这么看来,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确会受霉菌毒素所影响。

 

image




肠道屏障功能的重要性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这无数个肠道上皮细胞挨个排成一列,就好像一列士兵手挽着手,组成了一道抵抗外来有害物质的有力防线。那么,细胞与细胞之间靠什么连接呢?靠的是「紧密连接蛋白」家族(tight junctions)。可以想像,一旦紧密连接蛋白的合成、形态、或活性受损,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间隙就会打开,细胞旁通透性(paracellular permeability)升高,那么,肠腔中不论好的坏的东西都能蜂拥而入,进入循环系统,对动物身体各个部位造成危害。同时,这个通透是双向的,因此血液中本来要运输给其它组织所用的营养物质,也有可能会倒漏入肠腔。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leaky gut。


image

Healthy gut vs. Leaky gut

 

在这方面,DON的研究比较多,一个原因即是因为它的吸收率低,因此肠道细胞就会暴露在高浓度的毒素中。在畜牧动物中,猪对DON的毒性**为敏感。我的重量级好友赵博士**近通过利用猪的肠道细胞模型,发现DON的确会显著增加细胞旁通透性,而这个现象,就是由DON对紧密连接蛋白的干扰所导致的。非常有意思的是,她发现当细胞接触到DON的2-3小时后,紧密连接蛋白的蛋白质表达下降;而4-6小时后, 相应的mRNA表达开始升高——这便证实了我们上面提到的补偿效应。同时她还发现,DON可以通过调控蛋白质的降解途径,来达到增加降解、抑制表达的作用。#DON还挺聪明!

 

同样的,在家禽中,不论是体内还是体外模型,DON、AFB1和FUM都被发现可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同时增加细胞旁通透性,继而导致leaky gut。因此现有的证据已经可以表明,霉菌毒素会通过干扰蛋白质的表达,来影响肠道屏障的功能。只不过,现有的数据大部分还来自于细胞实验,而在动物体内,会有诸多其它因素影响肠道屏障的功能(比如肠道微生物),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动物实验以进一步研究。

image

呕吐毒素DON对claudin-1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的影响 

(引自Zhao et al., unpublished data)


image



以前我们讲过,肠道是动物身体内**大的免疫系统 --- 70%的免疫细胞都位于肠道,其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与否对动物健康的影响不言而喻。


那霉菌毒素能对肠道免疫造成哪些影响?在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中,研究者们发现DON总是能升高多个促炎性细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的表达。细胞因子是啥?他们本质上是蛋白质或者多肽,在细胞之间扮演着沟通信号的作用(“敌人来了!”)。当机体受到免疫刺激时,多种细胞就可以分泌细胞因子,这些信号官们找到各自的目标细胞,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改变而改变细胞功能。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终结果,就是促发炎症。炎症反应不是不好,它是先天免疫反应中的必要一步,但是炎症往往伴随着组织的损伤。损伤了又得修复,自然又增加了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在实际生产的层面,**关键的问题是,霉菌毒素是否会在动物遭受其它感染(比如细菌感染)时影响免疫功能的发挥?换句话说,霉菌毒素是否会增加动物感染疾病的概率?


答案是:会。当肉鸡摄入被低浓度的DON所污染的饲料后,在面临细菌感染时(Clostriudium perfringens), 坏死性肠炎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20 -47%。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推测,DON在肉鸡体内破坏了肠道屏障功能 ——leaky gut造成营养物质倒流入肠腔;同时,饲料消化吸收率降低,增加了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在肠腔的逗留。这些营养物质为细菌在肠道的增殖提供了极好的基础,也就因此增加了致病的概率。而如若换种毒素、换种细菌来看,结果也相似——例如,当种鸡摄入低浓度的镰刀菌类毒素时,机体对球虫病的恢复会显著减慢。

 

image


DON和FUM可增加动物感染细菌性疾病的概率 (引自Antonissen et al., 2013a,b)


免疫这一块我其实也不太懂,欢迎各位大神补充交流。


image


肠道微生物是目前的霉菌毒素研究中**为缺乏的一块。从理论上讲,霉菌毒素引起的肠道营养物质变化会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基质,因此可能影响菌群结构;同时,某一些微生物又具有降解霉菌毒素的作用——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作用便是它们更耐受霉菌毒素的原因,可惜在单胃动物中,即使微生物能降解部分,那也是在肠道末端了,这时候霉菌毒素该干的坏事都差不多干完了。但无论如何,霉菌毒素与肠道微生物存在着一个相互的作用。

 

看到一篇今年初发表的综述,文中作者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霉菌毒素对肠道微生物影响的研究。总共也就十余篇文章,总结起来,AF| FUM| DON| OTA 在猪|鸡|鼠中都可能具有影响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的作用,而这些变化又会间接影响消化吸收、肠道屏障、和肠道免疫这上述三个肠道功能。只不过,微生物的结构同时也受其它许多因素影响,到底霉菌毒素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对实际生产又有什么样的意义?还存在这许多疑问。

 image

回到今天的问题本身,霉菌毒素会影响动物的肠道健康吗?


尽管相关研究还有限,但我想我们已经可以给出一个「yes」的答案。无论是从理论出发还是从现有数据出发,我们都能看出霉菌毒素对肠道的主要功能的影响。说到底,这些功能都是环环相扣的,而其中的****重要的参与者无外乎是各种结构性蛋白质(比如紧密连接蛋白)和功能性蛋白质(酶| 转运载体| 免疫因子等)。既然霉菌毒素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降解、和活性,那答案也自然不言而喻了。


发霉的面包我们扔掉都觉得可惜。一旦饲料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无论是被检测出来而不得不废弃,还是逃过了检测被动物吃进肚子造成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无法想像。因此,饲料的霉菌毒素控制策略是今天畜牧行业共同面对的一大挑战,还需大家的关注、研究、和努力呐。

 




从上文不难看出,饲料中如果感染霉菌毒素势必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基于此,河南汉博生物多年前已经着手于霉菌毒素降解产品的研发,经过反复实验验证,已经可以将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能力的菌株分别进行固态发酵,之后对分泌的毒素降解酶进行低温干燥处理和优化组合,**终得到对以上四种毒素均具有显著降解能力的产品组合-霉力克,给畜牧养殖业带来福音。


1


霉力克与传统吸附剂相比,有着***的优势


2


霉力克-真正的复合霉菌毒素降解酶,不仅针对某一种毒素,而是将具有降解不同霉菌毒素能力的多种降解酶进行优化组合,使产品具有降解多种霉菌毒素的能力。显著提高畜禽肝脏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有效缓解霉菌毒素对动物实质器官的损伤,保障动物健康。


3

4


霉力克在实际应用中的用量如下:


牛、羊:500g-1000g/吨    猪、鸡:500g-1500g/吨  鸭:800g-1600g/吨    水产动物:800g-1500g/吨


注意:霉菌毒素严重超标的,请更换饲料或者采取部分替代的方法进行稀释,如需使用请加大霉力克产品的添加量。



相关信息
Related Information
国内外饲料霉菌毒素脱霉类产品市场情况分析​
国内外饲料霉菌毒素脱霉类产品市场情况分析​
霉菌毒素对动物造成的危害众所周知,而脱霉类产品的使用就像现在被微信支付宝冲击现金一样,肯定会长期存在,同时也是混乱一片。1.主要脱霉剂类型   蒙脱石类、酵母细胞壁类、复合型脱霉剂、生物酶解剂2、质量安全问题A.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混乱,无统一标准B.蒙脱石做为饲料原料,未经加工处理,大部分用作霉菌毒素吸附剂,行业标准不完善,企业使用自己的标准,存在安全隐患C.有部分产品重金属超标   主观原因在于消费者对霉菌毒素和脱霉剂不能正确认识;客观原因是霉菌毒素本身难以**而准确地检测,而霉菌毒素的危害难以量化和明确。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吸附效果更难检测和量化,所以养殖场几乎100%靠感觉在使用。 3、复配产品添加其他成分有些复配产品,添加提高抗病力和免疫力或其他成分,动物实验正效果,但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没有减轻比如:养猪者对霉菌毒素的***评判就是母猪外阴红肿,只要有母猪外阴红肿就认为是霉菌毒素中毒了,赶紧用脱霉剂。对脱霉剂的认识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用了后,母猪外阴红肿症状消失,就是好脱霉剂”。其实这种看法是不**的,因为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很难被吸附剂吸附,公认*好的吸附剂也只能达到60%左右的吸附效率。所谓有厂家宣传的吸附率90%,就可以想象里面是否添加某些掩盖症状的成分;同时母猪外阴红肿的症状不仅仅只有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可以造成,也有多方面因素可以造成4. 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夸大效果,宣传对所有的霉菌毒素有效---全能冠军脱霉剂没有标准可以衡量:霉菌毒素吸附率的测量一直是个世界难题,跟饲料中的能量的检测一样存在着无比的困难。而且也存在着很多无法回避的疑问,如体外吸附和体内吸附有可比性吗?吸附营养?等等。至今无论欧盟、美国和中国都没有正式的霉菌毒素吸附标准,也没有将脱霉剂正式列入添加剂名单中。5. 进口产品   原料不需要登记,进口产品以原料的身份进来,以添加剂身份销售,加大安全隐患批号与进口是由不同监管部门监管。6. 我国批准的产品  我国按照原料管理,没有按照添加剂类管理,企业打擦边球现在市面上几乎什么样都有,价格从每公斤10元到100元都有,甚至还有几块钱的,让广大消费者摸不着头脑,辩不清好坏。7.生物酶解剂  霉菌毒素分解酶:分解酶具有专一性,不仅要考虑动物消化道PH值变化对霉菌毒素分解酶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配合饲料时温度对霉菌毒素分解酶的影响,所以要做成真正有效的霉菌毒素分解酶生产工艺及技术要求需要非常**添加脱霉剂≠万事大吉霉菌毒素防控不仅仅是添加脱霉类产品就可以,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鉴别脱霉类产品的结果,要通过动物按要求使用后的健康状况及综合效益进行评估。      河南九游首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集霉菌毒素降解酶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化的现代化**生产企业。
图文并茂—详解霉菌毒素的五大特点
图文并茂—详解霉菌毒素的五大特点
为什么说“霉菌毒素是底色病”?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底色”?女士们在化妆之前,在脸上打上的那层粉底就是“底色”,在这层底色上画出来的妆,就显得比较好看。★而在临床上很多病基本上都是发生在霉菌毒素基础之上的,尤其是那些疑难杂症(比如比较常见的腺肌胃炎等)都有霉菌毒素的影子,甚至有些病就是霉菌毒素引起的。所以霉菌毒素被认为是很多病的“底色病”。★以前,霉菌及霉菌毒素被称为养殖业的“隐形杀手”,现在基本上已经得到公认是养殖业的“头号杀手”。级别在升级!★霉菌毒素低浓度时可以引起免疫抑制、降低生产性能;严重一点可以损害动物内脏器官,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高浓度则可直接导致畜禽死亡。★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防控好霉菌及霉菌毒素,是搞好养殖的基本条件,应该给予高度重视!2为什么还有人不重视霉菌毒素?1、对霉菌毒素的特点不了解2、对霉菌毒素的危害不了解3、感觉用脱霉剂看不到明显变化4、没吃过霉菌毒素的亏,心存侥幸3霉菌毒素的五大特点1、隐蔽性1)我们通常对外表明显发霉的饲料或玉米,反应比较强烈;但是对外观看起来正常的饲料或玉米,就不那么在意了;事实上,外观正常的饲料或玉米,霉菌感染率一点都不低。玉米在地里生长的过程中就会受到各种霉菌病(类似于病虫害一样常见病)的感染,**常见的是赭曲霉、青霉菌、镰孢霉和麦角霉等,它们多是混合感染,严重的使玉米霉菌感染的症状比较明显,轻微的是隐藏在玉米粒当中,但外观正常。3)仓储:a、玉米储存的水分要求:不超过14%,有的要求在12.5%,但实际上都高达17%,甚至高达24%!b、饲料刚生产出来,还热气腾腾在养殖场仓库储存过程中,容易“起热发捂、变酸变质”。2)除了在田间、储存中、在养殖环节中(水线内、料槽内)也有很多细节被我们所忽略!(如下图)2、普遍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并不意味着没有霉菌感染,霉菌和霉菌毒素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尤其是在经常下雨比较湿润的南方地区,危害更大。如果玉米水分又在17%以上,更是容易发霉。★很多人认为霉菌也仅在多雨潮湿的夏季会比较多些,事实证明,秋冬季节一点也不少,尤其是新玉米刚下来的时候,湿度一般都比较大,天气又不利于晾晒,更容易发霉,尤其是东北玉米被冻整个冬天。这也充分解释了为什么即使在寒冷的冬季,肉鸡腺胃炎依然很多的原因。腺胃炎**早发生在对比!现在的高发地依然在东北!★还有些地方,能用上国家粮库更换下来的陈化粮,陈化粮**大的弊端就是存放时间长,捂了霉了,人不能吃了,就全给动物吃。 3、微量性(剧毒性)★ 1、我们通常认为,饲料稍微有点霉变应该没事,不会引起中毒,所以也就不在意。有些养殖场认为,加不加脱霉剂都无所谓,白白增加成本,所以就不怎么加,有的人甚至一点都不加。★ 2、这是因为不知道霉菌毒素的安全水平是零!只要有极少的霉菌毒素的存在就会造成的伤害,而且这种危害会不断累积,**终总会表现出来。★ 3、1mg的黄曲霉素就可以导致癌症发生,一次性摄入20mg黄曲霉素直接致成年人死亡,属剧毒物范围,毒性比是敌敌畏的100倍、***的10倍,砒霜的68倍。★ 4、之所以家禽吃了发霉的饲料没有表现出症状,主要还是没有达到一定的量,还有就是肝脏的解毒功能,但是,如果经常吃,超出肝脏的极限之后呢!?(现在应该认识到保肝有多重要了吧)★5、黄曲霉毒素是国际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级致癌物,其毒性和致癌性是所有霉菌毒素中**强的,也是肝脏的危害**大的★而且在280度的高温下才能把黄曲霉毒素杀死。 4、累积性★少量的霉菌毒素虽然没表现出什么症状,但霉菌毒素具有累积效应,即使含量很低也会影响畜禽生长,因为霉菌毒素没有安全量或**低标准。★长期使用发霉的饲料,蓄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表现出各种症状,有的人直到症状明显,用别的药治疗无效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开始往霉菌上考虑,这个时候多半是有点晚了,因为霉菌毒素是直接伤害内脏器官,恢复起来太慢,有时候根本就恢复不过来。★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霉菌和霉菌毒素避无可避,就不应该等症状出现了在采取措施,一定要在平时就注重做“脱霉、解毒、保肝”等防控处理,把危害降到**低。5、叠加性★饲料中毒素检测不超标,那也未必安全:★多种毒素往往同时存在,不同毒素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导致单一毒素不超标也可能致病。所以企业在制定现场标准时宜低于国家**高限量标准。★霉菌毒素中毒是长期蓄积的结果,同时也没有安全可靠的原料,所以,建议长期添加霉力克,可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腹泻,提高饲料转化率,这是养殖增效的**有效**经济实惠的途径。
饲料禁抗后,断奶仔猪腹泻问题将更为严重,养猪人如何应对
饲料禁抗后,断奶仔猪腹泻问题将更为严重,养猪人如何应对
根据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此前已生产的商品饲料可流通使用至2020年12月31日。而这也拉开了我国**禁抗的帷幕,饲料端禁抗对于养猪业来讲影响**大的应该就是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控。今日养猪话题:饲料禁抗后,断奶仔猪腹泻问题很头疼?抗生素在饲料端的应用历史抗生素俗称抗菌素,其具有抑制和杀灭包含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在内的某些有害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其**早的研发目的是用于治疗人类和家畜传染病的。但是在21世纪20年代,国外有养殖户发现将生产青霉素时产生的发酵废液加入饲料中喂猪,不仅猪群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其生长速度也明显高于使用普通饲料的猪群。后来又有人将链霉素的发酵残渣加大鸡饲料中发现,其同样可以促进鸡的生长发育速度。随后,人们陆续发现土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对猪、鸡等都有促生长的作用效果。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危害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危害是多方面的:a、药物残留问题,抗生素进入动物体内之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吸收和转化,**终才能全部排出体外,不同种类的药物这一过程的时间差别较大,从14天-21天不等,虽然针对每种药物都有严格的休药期,但实际临床上的监管难度很大。b、细菌耐药性问题,饲料中常年添加抗生素,极有可能促使个别菌群突变成耐药菌株,并通过传递将该耐药性传递给其他异种株,**终导致动物和人类发病时无药可治的严重问题。c、环境污染问题,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需要经过消化道的吸收才能进入动物体内发挥作用,但动物体对药物的吸收利用率不可能达到100%,剩余的药物都会随动物粪便排入环境中,这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饲料端禁抗后断奶仔猪腹泻问题将更为突出同其他国家养殖状态不同的是,我国多数猪只都是饲养在散养户手中,饲料端禁抗后料肉比升高、日增重增加等问题并不会特别突出,反而是断奶仔猪腹泻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因为当前防控断奶仔猪腹泻主要就是通过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多种抗生素,抑制仔猪肠道内有害细菌的增殖,从而达到预防腹泻的目的,当仔猪失去了抗生素的保护,受到断奶应激的仔猪肠道内有害细菌会大量繁殖,进而导致腹泻的发生。禁抗后断奶仔猪腹泻的综合性防控1、减少应激,创造有利生长条件仔猪断奶应激是导致其腹泻的重要原因,所以通过改善仔猪的生活条件,通过多种措施降低断奶应激,对于仔猪腹泻的防控意义重大。要求仔猪从产房转入保育舍之前,必须对保育舍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以将环境中有害微生物的含量降至**低,仔猪进入保育舍后要求1周带猪消毒一次,但消毒时应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另外仔猪断奶后不同阶段对于温度的需求是不同的,断奶后1-2周,需要26-28℃,断奶后3-4周,需要24-26℃,断奶5周后需要温度控制在20-22℃,而湿度应控制在40%-60%为宜。2、断奶保持“三不变”为了让仔猪能快速适应断奶过程,降低断奶应激,在断奶后的1-2周时间内应做到“三不变”。即哺乳仔猪饲料不变;圈舍不变(产床继续饲养1周以上的时间);原窝转群,减少不必要的并圈、调群,防止仔猪之间互相打斗造成应激。3、加强疫苗免疫针对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疫苗免疫进行预防,一般仔猪出生后3日龄滴鼻伪狂犬疫苗,7日龄免疫支原体疫苗,14日龄免疫圆环疫苗,21日龄免疫蓝耳疫苗,28日龄免疫猪瘟疫苗,42日龄肌注免疫伪狂犬疫苗,后续还需要进行猪瘟疫苗的二免、伪狂犬疫苗的三免以及两次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断奶仔猪腹泻的综合性治疗断奶仔猪腹泻后死亡病例多是由于脱水所导致的,所以针对断奶仔猪腹泻应该把握抗菌消炎、补液、调理肠道三个原则:a、抗菌消炎,导致断奶仔猪腹泻的常见病原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所以治疗断奶仔猪腹泻应该选择对两种病原敏感的药物,常用的有恩诺沙星、土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另外也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相应药物。b、补液,仔猪腹泻脱水是引起仔猪腹泻死亡的重要原因,所以发病仔猪及时补液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可以直接使用成品补液盐进行补液,也可按照葡萄糖20g、氯化钠3.5g、小苏打2.5g和氯化钾1.5g兑水1000ml,给仔猪自由饮用,可以起到调节仔猪体内酸碱平衡,供给营养和补充电解质的作用。c、调理肠道,仔猪发生腹泻后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如不及时调理肠道会严重影响到后续的生长发育,仔猪腹泻症状缓解后,建议饲喂健胃散+益生菌+黄芪多糖粉,健胃散具有健脾开胃作用,益生菌可促进仔猪肠道功能的恢复,而黄芪多糖粉可以促进肠道黏膜的恢复和提高仔猪抵抗力。
返回顶部